当我知道,木棉花的花语是“珍惜眼前人”的时候,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。
当时的我们都不知道木棉的花语是什么,只知道教学楼旁的花香四溢,你是我大学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,无数个时候,是你托举着我。
现在的我们,共同抬头仰望着开得正好的木棉花,不用提前为离别忧虑。
木棉花开,开在高高的枝头,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,又似英雄洒下的热血。那硕大而鲜艳的花朵,无需绿叶的陪衬,独自在碧空下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壮美。每一朵花都尽情地舒展着花瓣,五片厚实的花瓣簇拥着嫩黄色的花蕊,花瓣边缘带着微微的褶皱,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。
我们也只是匆匆的欣赏,然后再匆匆地赶往教学楼。
谈起我们初相识,都是源于我们喜欢中文专业,是热爱将我们捆在了一起。当我经过大一上册的一学期的努力,我终于转入了我梦寐以求的中文专业,可转专业前的焦虑与迷茫并没有丝毫削弱。可能跟我要强的性格有关,我总是想把每一件事情都控制在我的掌握范围内,因为我害怕面对未知,那种不确定性带给我的恐惧像是紧紧扼死住了我的灵魂。
新的班级,新的寝室,新的环境,已经落下了一个月的课程,还要自己去补大一上册的专业课,在这种种压力下,我变得焦虑,敏感,时常忍不住就想哭。
是你告诉我,开解我,让我明白,人生是用来体验的,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,允许自己不完美,才是完美的开始。
慢慢能接受自己身上那些灰暗的部分,原谅自己的迟钝和平庸,允许自己出错,允许自己偶儿断电,带着缺憾拼命绽放,这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唯一办法。我们很难做好每件事,让人生不留下任何遗憾,尽力就好,允许所有的事与愿违。最完美的状态,不是你从不失误,而是你从没放弃成长。
你说:“希望我们都能,放下焦虑,悦纳自己。”
大学生活遇见你,是我的最大的幸运。你是我生命中遇见的最好的朋友,是挚友,是知己,我们一起去图书馆学习晦涩的现代汉语,背诵不那么有趣味的文学理论,互相加油,互相打气。无数个时候,是你安慰我,鼓励我。在我的腿受伤时,是你扶着我在冬天的夜里去医院;在我脑子不够灵敏,容易做出冲动的举动时,是你用帮我分析各种利弊。
鲁迅先生曾经说过:“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。”而我们也正是这样。感谢你,在我青涩的时光中,丰富了我成长的滋味。
“志之所趋,无远弗届,穷山距海,不能限也。”
鹅黄色的暖光灯下,是你我执笔备考四六级的画面,很幸运的是,在大一学年,我们一起顺利通过。我们一起完成创新创业项目,你从小学习国画、书法,于是利用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帮扶,我们走访了攀枝花各个地方的文创店,分析利弊,学会做计划书,于是我们的项目成功入孵了创新创业孵化园。我说转专业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我的理想:成为一个平时教书闲时写书忙时看书的人。于是我们一起准备全国大学生教资能力大赛,借教室,写稿子,录视频,最终也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成绩。我们也一起进步,一起成为入党积极分子,一起进入青马班。参加走秀节目,成为不一样的自己。
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,恰巧我们成为了朋友,这不是缘分,只仅仅是我们本该就是朋友。没有人是一座绝望的孤岛,任何两座遥、遥隔千里的岛屿都可能面临一次产生灵犀的碰撞。从恰如其分的碰撞中,我惊奇地发现我们的缺点在相互缝合,软弱在疯狂消磨,乐趣在不断驻扎,信心在肆意增长。是碰撞迸发了肌肤之亲近、思想之和鸣、生命之盛宴,而在日复一日的交织渗透里,盛宴逐渐摆出平淡的菜肴,需要我们以细嚼柴米油盐的浅味抛弃猎奇的狂躁,并为这珍遇的宴席命名“友谊”,吞咽再吞咽,消化再消化,回味再回味。
今年九月,我们就是大三的学生了,我们早已定下我们的目标,尽管你的目标是考研,而我却想的是考编,但是这不能改变什么,我们都在朝着我们的目标奋斗着,我们选择了不同的线路登山,最后也一定会在山顶重逢。
追风赶月莫停留,平芜尽处是春山,愿你我在新学期继续加油,登上属于我们的春山!
(编辑/孟丽茹; 审核/方青松)